泗县同乡网-乡情创造价值

泗县农产品直达城市消费者餐桌

2020-11-5 09:1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0873| 评论: 0|来自: 家乡

摘要: ... ...

“黑凤蛋3282箱,净水粉丝1641箱,黄花菜1641箱,红薯1641袋……”日前,一辆满载泗县本地农特产品的红色大卡车,在村民们的注视下缓缓从泗县山头镇开往合肥学院,打通了“农货进城”的层层屏障,开出了一条从田间直达城市消费者餐桌的坦途。

“原来这些不起眼的农货,有了商标换了包装,竟这么受欢迎。”看着源源不断的货物订单,山头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潭秀芹吃惊不已。“黄花菜生产、采摘、分装都需要工人,保证了我们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每月也有了20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

潭秀芹务工的泗县惠超种植家庭农场是该村重点扶持的特色产业,基地占地100余亩,以种植黄花菜为主,每年生产新鲜黄花菜约125吨,年产值近85万元。常年吸纳100余户农户务工,其中贫困户就有32户。

位于泗县山头镇的惠庙村曾经是典型的贫困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落后,产业发展困难。“我们村在两省四县的交界处,位置偏,基础差,村民们的思想还很保守。”来自合肥学院的驻村工作队队长刘良宏说,当地的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经济效益非常低。

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接连落地,贫困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日益高涨,但农产品销售链条却很薄弱。面对村民产销“冰火两重天”的特殊成长期,刘良宏没犯嘀咕,他有明确的计划:“农货进城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农户的生产是分散性的,所以需要一个组织化的体系,把农产品有效地组织起来,从品牌的培育、经销、订单农业的组织等方面,来实现农民与消费市场的对接。”

工作队借力合肥学院与泗县的“农校对接”平台,依托学校供应1.8万教职工就餐食堂40%的采购量,优先采购帮扶村——泗县瓦坊乡陡张村和山头镇惠庙村的农产品,引导贫困户调整生产结构,以家庭为单位发展高效增收产业。每年春季,村里都会召开特色种养动员会,对接合肥学院消费需求签订供销订单,让贫困户一年农事“早安排”、政策奖补“早知晓”、帮扶措施“早知道”。精准“下单”,农民种什么、怎么种就有了“定制生产”的“分发器”,实现农民与市场的重新“对接”。

同样是种菜,有了政策的扶持和引领,村民王玉侠将房前屋后增收致富的“试验田”搞得红红火火。绿油油的小白菜、红彤彤的萝卜,三亩菜地里一派丰收景象,王玉侠在地里忙得不亦乐乎。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指引下,她将家里的8亩地种上了6亩蔬菜,走上了特色种植业发展之路,仅这一项年收入就突破2万元。

“我们还协调了合肥学院为本地粉丝、红薯、黄花菜等农产品做产品包装设计,打造特色品牌,扩大产品销路。随着乡村数字化交易、移动支付、物流通达的迭代升级,已经为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商品化之路做好了准备。”在刘良宏看来,在人人都追求健康生活的当下,新鲜又便宜的农货不缺市场。“我们将继续做好土地文章,充分挖掘农产品上行潜力,从而真正实现农货的商品化和市场化,让特色产业发挥强村富民的最大功效。”(杨秋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QQ|小黑屋|泗县人第一资讯平台  

GMT+8, 2023-12-4 08:53 , Processed in 0.083579 second(s), 17 queries .

X3.1

© 2011-2020Sixian Associati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