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同乡网-乡情创造价值

泗县:“乡贤”村书记 基层“领头雁”

2020-12-27 09:0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096| 评论: 0|来自: 家乡

摘要: ... ...

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自治是目的。乡村是否振兴,治理是否有效,要看基层治理能力行不行、强不强,“领头雁”是实现基层治理的关键一环。所以乡贤式村书记,就是文明新风的倡行者、美好乡村的创建者、正能量的传播者、群众矛盾的调解者。

乡村自治,群众是主体。乡贤式村书记,要能够紧密团结群众,深入到群众内部。积极参与到邻里纠纷、信访维稳等矛盾化解中来,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本地风土人情创新“枫桥式”工作机制,学会用群众的方法来解决群众问题。泗县相关部门通过爱心超市、十星级文明、最美泗州人评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激发了群众自治动能。乡贤式村书记在各级部门带领和群众积极性的感召下也极大地发挥了自身作用:能够主动团结村“两委”干部,充分挖掘“旗牌星”联动工作机制,有效地激发了村党员干部参与村庄事务的积极性,让村党员干部成为村书记的得力助手;能够团结好驻村工作队这一“外来”亲人,“拧成一股绳”,充分利用好驻村工作队这副“良性催化剂”,让驻村工作队用先进的工作理念和创新的工作方法,跳出“圈子”看问题,钻进“圈子”出点子,为基层治理出谋划策,为村庄自治添砖加瓦等。

具体事例有,比如黄圩镇王宅村党总支书记王云提出“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王宅村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工作,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建立定期排查、村组联动等工作机制。对排查出的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坚持实行村两委干部包保化解;综合运用村民警务室、村综治中心,把问题解决在村组、解决在萌芽状态。几年来,王宅村未发生社会治安案件,民事纠纷调解成功率100%。该村连续两年被评为“五面红旗村”,并荣获安徽省省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村。

乡贤式村书记要有“依靠群众就地转化矛盾”的“枫桥经验”,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基层服务管理资源,为乡村自治创造了良好有序和谐的环境。村书记带头当“乡贤”,强化对村干部的谈心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等逐步与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塑造乡村自治正气,解放群众思想、提升群众素养是乡村自治的关键。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用农民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乡村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好风尚。因此,从长远来看,乡贤式村书记更能带动村民们积极向上,营造风清气正、充满“人情味”,带有乡村气息的乡村自治,做实乡村自治功夫。

花园井社区地处泗县泗城镇西环河两岸,属于典型的老城区,各种社会矛盾现象突出。岳喜环还担任这个社区的党总支书记,每天工作量也很大,但是居民们只要有问题找到她,她从不推辞。由于岳喜环带领花园井社区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花园井社区先后获得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安徽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省文明社区等一系列荣誉。岳喜环本人也多次获得省、市、县的表彰和奖励。由于深受群众的信任,2018年,她还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农业、农村、农民的操心事、烦心事,事事涉及千家万户群众的切身利益。事情千变万化,问题五花八门。村书记是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乡贤式村书记能够使村书记在解决复杂问题上,在统筹解决复杂问题和应变能力上得到有力地淬炼。村书记用“乡贤”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群众的难事、烦心事才能更好的得到调解或帮助,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避免矛盾的升级,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明显。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QQ|小黑屋|泗县人第一资讯平台  

GMT+8, 2023-12-4 08:49 , Processed in 0.083261 second(s), 17 queries .

X3.1

© 2011-2020Sixian Association

返回顶部